什么是五格剖象起名法
五格学说到底源于哪里?
什么是五格学说
网上一些文章认为五格学说源自日本,其实这是一个误区。姓名学在中国流传很久,早期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,已经成为起名民俗文化。
五格剖象起名法,就是根据《易经》的“象”、“数”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,依据姓名的笔画数构成的天格、地格、人格、总格、外格等五格关系,来推算人在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。五格剖象起名法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无数学者的总结,在唐朝时期逐渐完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姓名学理论,所以五格学说的运算笔画数是以康熙字典为准。
中国传统文化认为,姓名的好坏不仅在字义,而且还要看数理(姓名的笔画数)。因为人的姓名是由文字组成的,文字则是由点和数组成的,姓名代表着一定的数理关系。中国的文字和传统文化以及姓名学文化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,在唐朝时期逐渐被引进到日本,日本之所以开始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,是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。唐朝时期,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,分别是高句丽,百济,新罗。其中高句丽的实力最强,高句丽也最不讲信用,对中国一向是反复无常,对大唐投降不久又反叛。李渊称帝后,建立唐朝,高句丽就马上派人过来,说要对唐朝俯首称臣。 实际上李渊是不相信高句丽的,他知道高句丽只是暂时归附而已,说不定哪天又会背信弃义。于是李渊表面上同意高句丽的臣服,并派人去收埋隋炀帝三征高丽时期,所阵亡的隋朝将士尸骨,还把高句丽建立的夸耀武功的景观毁了。
李渊时期毕竟国内局势不稳,又有北方突厥的威胁,因此还不适合对高句丽动武。到唐太宗时期,高句丽发动政变,并联合百济进攻新罗。新罗由于无力应战,向唐朝求援。唐朝大败高句丽,但是由于寒冬来临,唐朝撤军。
公元648年,唐太宗集结了30万大军,准备一举歼灭高句丽,公元649年,由于唐太宗去世,导致这项军事行动放弃。 公元655年,高句丽联合百济再次进攻新罗,唐朝先是派使者前往高句丽,警告高句丽停止军事行动,由于当时高句丽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,唐高宗决定再次征讨高句丽,公元660年,唐高宗派遣苏定方征讨高句丽。 在苏定方的指挥下,几个月后迁灭百济。百济灭亡后,唐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句丽。公元661年冬天,由于天气寒冷,中原士兵难耐严寒,苏定方决定撤军,但是苏定方并没有带走全部军队,刘仁轨将军还带着一支军队驻扎在百济,只要等到天气回暖,迁灭高句丽也是指日可待。
高句丽为了增加自己和大唐的抗衡能力,开始寻找外援,倭国(日本)在这种背景下进入高句丽的视线,那时的日本还叫做倭国。
虽然刘仁轨驻扎在百济,但百济一直动荡不安,内乱不断。公元663年8月,刘仁轨决定彻底平复百济内乱,将百济完全并入唐朝的管辖,于是他便率领唐朝军队,新罗军队,以及百济投降的王子扶余隆所率领的百济军队,准备占领固周坚城。
刘仁轨率领前锋水军走的比较快,因此在663年8月27日在白江口跟倭国,也就是日本水军遭遇,很快双方便爆发一场大战。
当时刘仁轨的兵力只有13000人,战船170艘,而倭国拥有42000人,战船1000艘,从数量上刘仁轨根本不占据丝毫优势。但刘仁轨所拥有的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,船壁高而坚固,设计十分精良,再加上水军士兵训练有素,战斗力强悍,几场战斗下来,刘仁轨都取得了胜利。
作为中国人,诸葛亮火烧赤壁的历史典故,人尽皆知,刘仁轨对火烧赤壁也是耳熟能详,指挥着军队便发动火攻。在倭国船只拥挤在一起,行动不便的情况下,刘仁轨抓住战机,发动火攻,一时间“烟焰涨天,海水皆赤”,不知道有多少倭国士兵被呛死烧死,还有很多人跳水被淹死.
不到一天的海战,倭国水军大败,战船全部被烧毁,数万日军士兵被杀,其余的或降或逃,犹如惊弓之鸟。
这场白江口战役最终以中国完胜,日本完败而宣告结束。这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第一次战争,日本被彻底打怕,自此不敢对中国有丝毫非分之想,此后900年,日本再不敢冒犯中国。
白江口战役后,唐朝接纳了日本的遣唐使,日本向中国派遣大批学者,学习中国先进文化。让日本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,政治,经济,文化,军事,思想等等方面都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变,中国的文字和传统文化,包括《易经》和姓名学的五格学说都被引进日本,正是日本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,使得后来几百年日本迅速发展,国力大增。
公元1918年,日本学者熊崎健翁根据中国的姓名学说又加以整理,命名为“熊崎氏姓名学”,其核心还是中国的姓名学,所以无论日本学者如何篡改名称,都离不开中国的《康熙字典》,五格剖象法的运算笔画数还是以康熙字典的笔画数为准。
1936年台湾学者白玉光(又叫白惠文)留学日本,把五格剖象法又加以整理翻译后传入台湾,这就是很多人误认为五格剖象法是日本学说的原因。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完整的姓名学理论,唐宋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,五格剖象法也在民间广为流传,五格剖象法是通过和中国传统部分易学原理的结合,以康熙字典笔画作为姓名学笔画基准,也是中国姓名传统的姓名分析方法,五格剖象法是比较完整的姓名学说,五格对姓名的应用和诱导起到部分的关键作用。
所谓五格剖象法就是根据《易经》的“象”“数”理论,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,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,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。对于姓名学的内容,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,给后代、子女取名时不妨参考;如果自己的姓名数理配置不理想,也没有必要去改户口本上的名字,可以用笔名、常用名去补救,原著上说,最常写、常用的名字对自己人生运势的暗示力最大。
计算方法编辑单姓单名统一为二。如“张石”这个名字,2是张石的外格之数。单姓双名,外格之数等于名的最后一个字的笔画数加1。如“秦自阳”这个名字,"阳”为6画,加1为7画,7便是秦自阳的外格之数。复姓单名,外格之数等于姓的第一个字的笔画数加1。如“诸葛亮”这个名字,姓的第一个字为“诸”,为15画,加1为16画(诸的左边要用繁荣体写:所以“诸”是“诸”,以康熙词典为准)。复姓复名是姓的第一个字和名的最后一个字相加的笔画数。
1、天格:复姓,合计姓氏之笔画;单姓,再加假添一数。如司马光,司马是复姓,天格是5+3=8;李刚,李是单姓,天格是7+1=8。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,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。
2、人格,又称"主运",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,人一生的命运,均由此人格推断。其构成是:复姓复名姓氏的第二个字笔画加名的第一个字的笔画;复姓单名姓氏的第二个字加名的笔画;单姓复名是姓的笔画加名字的第一个字笔画;单姓单名是姓名相加的笔画数。
3、地格: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,称为"前运",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。如是单字名,再加假添一数。如司马懿,地格数是22+1=23。刘江海,地格数是7+11=18。
4、总格:合计姓与名的总笔画数,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,又称"后运"。如司马懿,总格数是5+10+22=37。刘江海,总格数是14+7+11=32。
计算五格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
一、汉字的笔画数要以繁体字来计算。
二、有些特殊部首按规定笔画计算。
(1)“氵”算【水】四画。如:清、洁、汀等;
(2)“扌”算【手】四画。如:扩、扬、护等;
(3)“月”算【肉】六画。如:服、肪、脉等;【注:只有表示“肉”意思的“月”才算肉,比如“朦胧”不算】
(4)“艹”算【艸】六画。如:英、苹、蓉等;
(5)“辶”算【辵】七画。如:达、迈、过等;
(6)“阝”算【阜】八画,如:阳、陈、陆等;【注:左阝】
(7)“阝”算【邑】七画,如:邓、郑、娜等;【注:右阝】
(8)“王”算【玉】五画,如:琬、珀、玫等;【注:只有表示“玉”意思的“王”才算玉,比如"闰"不算】
(9)“礻”算【示】五画,如:神、祈、祥等;
(10)“衤”算【衣】六画,如:裙、衫、初等;
(11)“犭”算【犬】四画,如:狄、猛、狮等;
(12)“忄”算【心】四画,如:忆、快、恒等;
(13)名字中有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”的字要分别按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0画。
姓名内涵对人生命运的作用力是在不断使用中久而久之产生的。从人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人生的性格和一生总的情况;从地格数理可知年轻时期人生历程及其与子女、部下、同事的关系;从总格数理可推断人在中年以后的人生历程;从天、人、地三格数理的关系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顺利与否;从天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事业成功率的高低;从外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家族亲缘厚薄及本人的社交状况。